「邊油地圖」皮革邊油詳細教學、工具材料推薦、常見問題與解決辦法【2025】

你好,我是吳軒皮革老師。

在上圖中,塗布在皮革邊緣,平整圓潤、帶有光澤彈性、質地類似橡膠的物質,即是皮革工藝中的常見技法「邊油」,或稱「油邊」。

本文我將以自身十年的皮包製作經驗、以及與原料製造商交流的專業知識,用不同面向,介紹「邊油」工藝給大家認識。

如果你曾碰到許多上邊油的問題,像是:塗不平、溢出皮面、起泡、凹痕、蟲爬紋、不平整;或者是你自己的皮包,有過邊油裂開、脫落、發黏等種種問題。

那我想本篇所講的內容,可以大大幫助到你喔!


邊油的主要成份,是一種水性合成樹脂。在未凝固前,邊油是一種濃稠的液體,質地類似廣告顏料、煉乳。

製作時,我們藉由不同的工具,將邊油引導、塗抹在皮革邊緣,待其乾燥固化後,會形成堅硬橡膠的質地,再使用砂紙進行打磨、收尾。

將上述整套動作重複數次,之後便能形成一個美觀、具有相當工藝感的封邊效果囉!

為了讓大家容易理解,我把塗邊油的操作過程,詳細拆解成以下三個部分,並分別講解製作順序以及相關訣竅。


邊油就像是油漆,會隨著所沾附的物底表面高低起伏。原本是凸的,塗上去就是凸的;原本是凹的,塗上去自然也是凹的。

要光靠塗料去撫平高低落差,是相當不容易的。所以在塗上邊油前,我們首先要盡量把皮革邊緣切齊,以利後續的製作。

你可以選擇將兩片皮革先粗略裁切,待二者貼合後再同時一起切割( 類似於切三明治一樣,一次切了多層 ),如此一來,切口就會比較整齊。

當然,也可以使用砂紙打磨不齊的皮邊,以達到平整的效果囉~

(以上即為粗裁的步驟示意圖)

我有很多學員曾碰過這樣的問題,他們在塗抹邊油時,總是用了非常多的次數,卻達不到理想的平整度。

後來發現,許多人的問題不在塗邊油的手法本身,而是底部皮革切面沒有平整、切齊,進而對後續的工作效率造成影響。

所以在塗邊油前一定要注意,將皮革處理成沒有斷層凹洞的平面狀態,以便讓我們後續的技法事半功倍喔!


下一步,我會塗抹一層稀釋過的邊油或者底塗 (後面會介紹到),以進行打底工序。這樣做的目的,是讓邊油藉由毛細現象深入纖維內部、牢牢穩固的抓住皮革。

千萬不要小看稀釋這個動作喔!除了邊油品質的差異外,打底正是讓邊油不易脫落的關鍵因素。

如果你沒有稀釋,而直接使用非常濃稠的狀態直接塗抹,那在邊油沒有深入纖維的情況下,邊油的牢固性(附著於皮革的抓地力),自然就會比較差。

久而久之,邊油可能會出現剝落、甚至被整條撕下的狀況,所以這點不可不慎呀!

看到上圖的慘狀了嗎?所以我想要再次強調:不論你使用底塗或者邊油,在第一次的打底階段,都應該做一定程度的稀釋。

這樣做除了流動性佳、更容易操作外,更重要的是能使邊油順利的深入纖維、牢牢抓住皮革。

底塗的詳細介紹,以及邊油稀釋的標準,我會寫在後面的章節。


在我們完成皮革邊緣的打底後,接下來就可以使用工具,沾取邊油並進行塗抹,把厚度堆疊上去。

在塗抹時,不論使用何種工具操作邊油,都會以「引流、沾附」的手法,將邊油導引至皮革邊緣。藉由液體的流動性及表面張力,使其自然攤平,產生一個微凸、半圓弧的曲面。

邊油不是補土,並非是以大力塗抹、壓實的方式去進行附著;也不是以未稀釋、過於濃稠的油膏狀態,進行堆疊與塑形。

相信我,這兩種做法都會讓你很難操作,並且容易沾染到皮革正面。

完成邊油的塗抹後,找一個不易觸碰的地方將皮片靜置,並等待邊油自然風乾。

在這段時間中,邊油的溶劑會揮發,剩下較平薄的樹脂留在皮革邊緣。等到邊油完全乾透、凝固硬化後,即可再次進行塗抹。

我們只要不斷重複上述塗抹、陰乾的動作,即可一層一層的,把邊油厚度給疊加上去。根據皮革平整度、以及不同邊油的成分差異,重複堆疊的次數大約落在3~6次不等。( 至於有沒有減少塗抹次數的作法?文末會提到 )

邊油厚度沒有絕對的標準。我個人偏好上圖,呈現「略為凸起的圓弧狀態」

根據皮革的紋理樣式、以及款式的設計,看是要厚度要平薄一點、或者弧度要圓潤一點,其實都是OK的。(各家名牌皮包的邊油效果,也是略有差異呀,是吧?)

你可以根據喜好,自行決定邊油的厚度與弧度,多多嘗試,自然會成為你獨特的風格喔!

在厚度達到理想標準以上,即完成了最耗時的部分。接下來,我們準備進入打磨/收尾階段。


在堆疊邊油的過程中,表面如有發現明顯的坑洞、顆粒凸起時,我會使用不同號數的砂紙進行打磨。

這個道理,跟打底時我們要切齊皮邊一樣。當邊油的表面更加平整,會更利於後續的層數堆疊。

打磨時以手指、或者木塊抵住砂紙背後,有一個平整的支撐力進行打磨為佳。有些人會使用電動打磨機打磨,這些都沒問題,自己習慣就好。

在堆疊邊油厚度達標後,這裡會使用砂紙再磨一次。

這個階段,目的在於控制整條邊油厚度的一致性,並磨出一個平整的圓弧狀,同時把最外層的邊油表面打粗。如此一來,便能將最後一道邊油,更加穩固的附著上去。

打粗完成後,即可把邊油稀釋到接近水狀,均勻、平薄的塗於磨好的表面,再等待乾燥,使其呈現邊油的質地(而非打磨後的粉霧狀感)。

就這樣,我們邊油的操作就全部完成啦。

(上圖為,有/無上最後一層稀釋邊油的差異)

最後也要提醒大家,

不論何種狀態的打磨,都應該等待先前的邊油完全乾透、硬化,才可以進行喔。否則如果先前的心血功虧一簣,你一定會很嘔的XD

以下分享一些我常用的砂紙號數,你可以根據情況參考使用:

號數功能
#180以下破壞力大,通常只於一開始的皮邊修整,使用於有貼合硬襯、相當不平整的皮片。
#240~#400破壞力稍大,用於一道底塗或邊油後,用於整形凹槽與磨平顆粒的用途。
#600~#1000破壞力適中,進行磨平、修飾、與打粗,增加頂層收尾邊油的附著力。
#1200~#1500破壞力小,先前需用其它砂紙磨過,為收尾階段前後的拋光功能。
#2000以上幾乎無破壞力,作為最後拋光、收尾用途。
(註:號數的數字越大,砂紙越粗糙、破壞力越大。例如#180的砂紙,粗於#1500的砂紙)

聽完上面的介紹後,我想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,我再把操作順序重新整理出來,做一個小小的重點總結。

邊油操作順序是:

1. 切齊 ( 打磨皮邊 )

2. 以稀釋邊油打底

3. 塗邊油堆疊厚度(途中打磨顆粒與凹槽)

4. 持續重複堆疊數次,直到理想厚度為止

5. 使用砂紙修飾與表面打粗

6. 以稀釋後的邊油做最後收尾

7. 完成


塗邊油的工具百百種,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也各不相同。只要能將邊油好好引導到皮邊上,好操作、不易汙染到皮面,都是我們可以考慮的選項。

這些工具各有優缺點:有的沾附性高,讓你較不需要反覆沾取、節省時間;有的則是穩定性佳,不易塗至皮革正面;有的耗損量低,適合單款小量製作;有的效率高,則適合大量生產。

所以我自己除了根據個人習慣選擇工具外,也會看作品大小、數量規模,在不同場合切換使用。

以下我列出一些常見的工具,並用附上一些我的使用經驗供大家參考:

竹筷便宜、易取得,粗糙的表面有不錯的邊油沾附性
錐子尖端較細、靈活度高,可以伸進細部的孔洞處。但金屬附著力較差,需要頻繁沾取
邊油筆以滾輪旋轉的方式,帶動邊油的附著。效率還不錯,是我很常使用的工具
鴨嘴筆藉由兩個金屬片之間的毛細現象吸取邊油。效率不錯,但比較吃手的穩定度
尖嘴瓶直接在軟瓶內裝入邊油,以擠壓方式直接擠在皮邊上,適合操作比較濃的邊油
邊油盒效率最高、最穩定的工具,量體較大的必備工具,在長直線處理上特別有優勢
邊油機 一般來說在工廠批量生產時使用,是邊油盒的放大版。如果是雙邊邊油機,可以同時完成皮帶兩側的油邊

在皮包製作上,邊油塗得好不好,會大大影響整個成品的質感。美觀工整的邊油,也是一個職人、手藝家功夫到不到位的體現。

以下是我認為評斷邊油工藝好壞的幾個標準:

  1. 邊油顏色一致,不同部位沒有色差
  2. 邊油顏色與皮面顏色,彼此協調搭配
  3. 厚度一致,不會忽高忽低、忽薄忽厚
  4. 光澤一致,打磨與拋光度相當,不會有的亮有的暗
  5. 光滑平整,沒有孔洞、顆粒、凹槽與裂紋
  6. 邊油與皮面的分界乾淨、平直,沒有汙染到皮面
  7. 成品牢固,不得脫落、撕下
  8. 質地自然,沒有塑料感
  9. 手感滑順,不會與其他灰塵、桌面互相沾黏
  10. 軟硬適中,不過硬易脆裂、也不過軟容易產生壓痕

上述的十點,第一到第七跟操作技術比較有關,而最後三點則是跟邊油本身品質有關。關於不同成分的邊油物性、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邊油產品,我會在後續章節提到。

以下是我自行開發的邊油產品,也歡迎參考看看。



▍常見問題 FAQ

皮包在日常使用的時候,會因為皮革的延展性發生一定程度的拉伸。在裝載重物、或者甩動、跳躍時,都會加劇這個狀況。

你會發現,邊油裂開大部分都是從背帶、常拉伸處發生的。

尤其是使用羊皮、小牛皮、胎牛皮做的皮包,皮革本身質地柔軟、有彈性與延展性。當背帶被拉伸,而邊油的物性沒有辦法承受這樣的延展時,自然就會發生斷裂。

其二,單純使用丙烯酸(壓克力)所製成的邊油彈性較差、質地脆硬,本身就較容易有裂開的問題。使用聚氨酯(PU)樹脂材料為主做成的邊油,則延展性更佳、不易斷裂。

所以一個成熟的工匠或製造商,在背帶、或者其他易拉伸的部位處,一定會特別小心處理。像是搭配合適的襯料 (無延展性的不織布襯) 進行貼合,使其具有一定的抗拉伸能力;或者根據季節氣候、皮包不同部位,選擇不同配方的邊油。

當我們從皮革的物性、及邊油配方雙管齊下,便可以改善邊油容易裂開的問題。

所以回到為何邊油會裂開?

答案其一是製程與設計問題 ( 未加襯 );其二則是皮料與邊油本身問題。

主要跟邊油操作時的打底工序有關。

在初次打底時,我會使用稀釋過的邊油,讓其藉由毛細現象深入纖維內部、牢牢穩固的抓住皮革,之後再進行不斷塗抹、打磨與堆疊的動作,增加厚度與平整度。

如果製作時為了省工,直接使用較濃的邊油,厚厚的塗在底層,那在滲透程度較差的情況下,不足的抓地力就會使邊油容易剝離。

此外,如果你的皮包是合成皮、人造皮產品,這類材料是由合成布料與PU材料製成,其邊緣接觸面積較光滑,沒有皮革纖維的孔隙可供邊油深入,那自然更容易整條被撕下了。

邊油本身的原料有高低等級之分。

如果使用品質較差的丙烯酸原料,在高溫、高濕的情況下容易變質,並析出黏性物質,在接觸時就會有橡膠黏手的觸感。

合成樹脂(聚氨酯或丙烯酸)雖是邊油主要原料,其中也有高低等級,以及固形物含量之分。

有些廠商偷工減料,使用比較差、或者比較少的主原料的時候,會再加入植物性粉末進行增稠與填充,也就是木薯粉、玉米澱粉這類的東西。(便宜嘛~)

所以邊油的成品對這些小蟲子來說,就像是食物一般的存在,自然就會吸引蟑螂螞蟻來吃囉。

出現這種現象有許多綜合原因。

例如:邊油黏度、體積過高、調和時空氣未排出、皮革切面不齊導致內部空隙有空氣、下層未完全乾透、邊油與表面溫差過大、外層成膜乾燥過快、邊油本身品質與配方問題等等。

總而言之,可以嘗試稀釋加薄塗的方式、等待確實乾燥再塗下一層;以及更換邊油產品、製作環境,互相交叉比對、逐步排查原因。


這與邊油的「成膜性(Film forming)」有關。

成膜性指的是塗料附著於物體、形成薄膜的過程。這個過程的快慢,會受到邊油配方、塗抹厚度、以及環境濕度影響。

一旦暴露於空氣中,邊油便會隨著水分蒸散而逐漸凝固,這個過程就像是做冰塊一樣:由外側開始固化,然後逐步往內深入。

如果在凝固過程中,環境太過乾燥,會導致最外層已經乾透,但內層仍然是可流動的液態,此時內外質地差異過大,外側已凝固的邊油,便會容易從中向內塌陷。

因為不同的擺放角度,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而位移,最後在不平整的狀態下凝固,這便是出現蜿蜒爬蟲紋的主要原因。

當然,環境濕度過高也是不好的,會導致乾燥時間加長,影響我們製作皮件的效率。

所以專業的皮包代工廠,甚至會根據當地的氣候與季節,去靈活調整邊油的配方,以達到凝固速度、以及成膜性的最佳平衡點。

我自己的邊油產品,也是以台灣地區氣候去做開發,才能盡量避免爬蟲紋的產生。要把邊油做好,絕對不是塗上去就好這麼簡單喔!

既然理解原理了,那解決方式可以參考下述幾點:

  1. 控制環境的溼度,例如不要放置於冷氣房進行乾燥
  2. 減少外力因素,不用吹風機、風扇、熱風槍進行乾燥
  3. 減少塗抹的厚度,讓內外質地差異不過大
  4. 交叉比對,更換邊油配方

多多嘗試,就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囉!


▍邊油塗到皮面上怎麼辦?

一般來說,在處理邊緣去塗邊油的皮革,會以鉻鞣皮為主(植鞣皮當然也可以用,只是風格差異較大)。鉻鞣皮的皮面加工上,通常會有光油、塗料、漆料等方式做塗飾,皮革也因此有了防潑水、隔絕髒汙的效果。

如果在操作過程中不慎沾染皮面,盡快用衛生紙或濕布盡速擦除即可,通常不至於留下痕跡而如果是在邊油完全乾掉後才發現,則可以使用去膠片,用類似於橡皮擦的方式將其物理擦除。

當然,以上兩個方式都是補救方法,不同的皮面塗料,也是可能會有無法挽救的可能。例如在液狀時就被皮面吸收、或者使用去膠片用力擦除時,破壞了表面塗料,導致皮革下層的顏色外露。

所以大家塗邊油還是要小心為上,不要過度依賴喔!


▍如何進行邊油的修補?費用多少?

不論邊油破損、開裂、脫落、整條撕下、發黏,或者受到撞擊產生凹痕…..等等,都是我們不樂見的情況。幸運的是,邊油部位是可以進行修補的。

由於上述的情況都是不可逆的,所以專業人員在修復時,會將整條邊油剷除、磨掉,露出乾淨的皮邊重新打底、並重上邊油。

一般的邊油維修費用,會依操作的複雜度、面積而有不同。

像是有的範圍很長、有的部位需要將整個包都拆開、修補後、重新縫回去 (幾乎等於重做一個包),所以價格差異甚大。

總體費用約落在數百元至兩、三千元之間。

如果你需要邊油維修服務,可以從 LINE@客服 與我聯絡,會有專人服務、估價、維修,確保你寶貴的包包萬無一失。

如果你本身想嘗試自己修復,則可以照著本文的技法順序,買一瓶邊油回家自己DIY,這是更經濟實惠的選擇。


邊油屬於皮包工藝中很常見的一種技法,在一般的皮革材料店均有販售。

各家廠商邊油的材料等級、配方比例不盡相同。如果你對於不同的邊油成分、與相關物性有比較嚴格的要求,你可以參考我上面所寫的二種邊油的物性比較。

在購買多個店家的產品交叉比對,便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款式。

當然,你也可以參考我與邊油廠共同開發的產品「WX超效飽滿皮革邊油」

它是以「聚氨酯」為主、「丙烯酸」為輔的混合型款式,兼顧二者的物理特性,並且有高於市面上產品的固含量。

再配合台灣本地氣候去做了優化與調整,達到:軟硬適中、易填縫、易飽滿、卻不易斷裂、起泡的效果。

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求想試試看,也歡迎跟我購買喔!

「WX超效飽滿皮革邊油」購買連結

取用完畢後將邊油罐子轉緊,存放於陰涼處即可。一般來說,在正常情況下,邊油可保存數個月至一年。

操作邊油時,會有許多需要等待乾燥的空檔。在此期間,將用到一半的邊油杯加蓋,避免水分蒸散,便可以在數天內持續的使用。


一般的水性邊油(不論是聚胺脂或者是丙烯酸邊油),倒出後使用純水稀釋即可

每次使用時,應依照「用多少、取多少」的原則——從原本大罐邊油中,依照本次製作時會使用到的量於小杯子或其他容器中,再將水倒入該容器中進行稀釋。

切記!勿將水直接加入原罐稀釋。

水中的雜質或細菌汙染容易造成邊油變質喔!分裝出來的邊油如果沒有用完,也建議直接丟棄,不應再倒回原罐中,以免汙染了原本的邊油喔!


如果直接使用邊油進行皮革邊緣的打底,初次的邊油,最好稀釋到介於牛奶與優酪乳之間的流動狀態。如此一來可以使邊油有足夠的抓地力,深入纖維並牢牢附著在皮革邊緣上。

流動性好的邊油,同時也會更好操作,不容易在製作過程中汙染到皮面。

幾次操作下來,隨著邊油的厚度增加,基底已然形成的同時,堆疊的高度也距離皮面的越來越遠,此時你可以逐步增加濃度,以達到更好的填充、堆疊厚度的能力。

我個人習慣的做法,是用小紙杯將邊油分裝出來。並在上完一輪邊油後,就用紙片或玻璃杯蓋住杯口。

如此一來,隨著你操作過程的時間流逝,小杯子裡的邊油水份會自然緩慢蒸散,並越來越濃稠。接下來,只要跟隨著這樣的狀態一路往下做即可,不需另外調配較濃的邊油。

在最後一道打磨完成後,通常會使用邊油質覆蓋表面做最後收尾。

這時候再進行一次稀釋 (或是另外調一杯),以初次邊油的濃度塗一層,輕薄的覆蓋於表面,這樣邊油就完成囉!


邊油是一種含多種原料的混和物。除了基底樹脂與相關溶劑之外,還有許多稀釋劑、增稠劑、色母(顏料)、消泡劑、消光粉等等。

其中,消光粉與邊油混和物本身是不相溶的。它是以懸浮微粒的方式分布、漂浮在邊油中。並且其比重比較大,靜置久了會自然沉澱於邊油底部。

如未攪拌均勻,邊油內的混和物會自然沉澱,會讓每次倒出時的混和比例有所不同。導致先後使用的顏色、光澤、軟硬度有所差異。

我用一個易懂的例子來舉例,那就是「珍珠奶茶」。

珍珠奶茶中的奶與茶是彼此混和的,但是珍珠是自然流動且會沉澱的。如果我們想把珍珠奶茶分裝成數小杯,但卻未攪拌均勻就直接倒出,就容易產生有的杯子珍珠特別多、有的杯子則完全沒有珍珠的情況。

樹脂本身是有帶亮面光澤的材料,我們正是利用消光粉較不易反射的特性,讓它均勻分布於邊油溶液裡面,形成平光(不那麼亮)的效果。

如果沒有攪拌均勻再使用,頂層邊油消光粉比例低,會特別亮、顏色較淺;用到最後,多是消光粉沉澱的部位,顏色就會變得比較深、較無光澤。成品物性(如填充性、硬度、遮蓋力……等等),也會有一定差異。

所以提醒大家,除了取用前要攪拌之外,最好是使用前端有湯匙狀弧度的工具。

攪拌時除了圓周繞圈運動,也要注意上下抽提,將底部沉澱的物質勾起,讓上下層的物質順利對流,才能達到更均勻的效果喔


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邊油顏色商品,有黑色、深褐色、白色,以及紅、黃、藍三原色。

其中黑色、深褐色在製作皮件時是最常用的,原因是這兩個色彩彩度較低,與各種皮革正面的顏色都比較容易搭配,較少出現不協調的情況,算是一個百搭的基本款。

紅黃藍三個顏色,則通常是作為色彩三原色,在調色時使用。如果要直接使用當然也可以,但就要注意與皮面顏色、紋路是否搭配囉~

市面上的品牌皮件,也有許多善用邊油、縫線的撞色手法,去達到張力更強的對比效果。包括調色、縫線、與皮料的搭配,這邊鼓勵大家可以多多嘗試,自然就會做出自己的風格~


邊油就像是顏料,有著可以進行加法混色的性質。例如:紅色加藍色調出紫色、藍色加黃色調出綠色…等等。並且混合的顏色越多,其顏色就會變得越濁、越深。

如果你對色彩學比較不熟悉,可以上網搜尋色相環或者相關色彩圖表做參考。如果是第一次調製配色,建議一開始先用紅黃藍調出基本的色相,再用黑白二色進行明度亮暗的調整。

要注意的是黑色、深褐色下手不要過重,應該逐步緩慢增加,否則顏色太深就回不去囉!


底塗是另一種塗料,也稱為填縫劑,你可以把它粗略理解為透明、或帶有微乳白色的邊油。

底塗少了邊油中的色料與其他非必要物質,專注在底層的牢固性以及填充性上,所以適合用來作為皮革邊油堆疊前,第一道的打底工序的材料。


主要有兩點:成本優勢、以及增加工作效率。

底塗相對於邊油,有更高的填充性,能夠將參差不齊的皮革邊緣,更快速達到平整的填平狀態;並且材料成本相較於邊油來說,便宜了許多。( 當然,底塗也是有高低等級之分的喔! )

在製作皮件時,我們可以先使用底塗打底,上層再用調好色的邊油加以覆蓋,讓它們發揮各自的長處。

當然,以上兩個優點,在進行大量生產時,差距才會放大並體現出來。

對於我們手作皮友來說,通常都只專注在做單一個作品,而不是上百件同時塗邊。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,我們其實直接使用邊油打底就可以了。

我自己的話,通常只在落差範圍較大的皮邊局部使用底塗。利用其良好的填充性,盡快將縫隙填平,以增進製作效率。


使用方式與邊油完全相同。在稀釋到合適濃度後,直接塗抹至皮邊即可。

如果你的皮革比較軟、纖維較散,導致打磨的時候不好處理,此時也可以先上一層底塗,使其深入皮革纖維並待其乾燥。

乾燥後的皮邊會比較硬挺一點,打磨時會有一個反作用力的支撐,而不是處於軟趴趴的狀態。這時候再用砂紙打磨,自然就比較好操作囉!


▍如何選擇適合的邊油

跟不同店家買到邊油之後,可以自己交叉比對試一試,了解不同邊油間質地的差異,之後根據價格、用途、喜好、以及自身需求做整體評估,你心中自然就會有答案了。

邊油是一種消耗品而非工具。

像木槌、紗剪、錐子這些手工具,其等級好壞,對於實際的成品影響其實不大;但邊油是直接塗在包包上,可以將其看做是皮包成品的一部份。

如果邊油本身品質不好、耐久度差、甚至發黏或脆裂,這是技術上沒有辦法彌補的部分。

一個皮包的物料成本,皮革部分大概佔了七八成左右;而邊油的比例則很低,在一個包包上攤提下來大約數十元、百元出頭

所以我個人會傾向買好一點的邊油,至少塗在作品上不用去擔心品質問題,可以更專注在工藝技術的提升。

我自己與廠商開發的邊油產品,是以「聚氨酯」為主、「丙烯酸」為輔的混合型款式,兼顧二者的物理特性,並有著高於市面上產品的固含量。

達到:好操作、易填縫、速飽滿、不易斷裂的效果,幫助你節省數倍製作時間。

如果你也飽受邊油難以填平、花上大量時間重複塗抹所苦,非常推薦你買一罐用用看喔!

「WX超效飽滿皮革邊油」購買連結


在前面的章節,我主要提到了邊油的操作技法。

而邊油本身的品質,也是影響塗邊效果好壞的關鍵因素。如果你使用一罐品質優良的邊油,操作起來一定會更得心應手。

為了自己開發邊油產品,我之前曾與專門做邊油的供應商討論、研發不同物性的邊油配方。所以從廠商那邊,學習到了不少化工行業內的專業知識。

本章節我會著重介紹邊油的化學成份及其特性,包括兩種邊油的主要材料,以及他們各自特有的物理性質。



這邊打個小廣告 ^_^

「皮友俱樂部」是吳軒老師推出的訂閱服務

內容包含:

  • 每月皮件課程 & 版型下載
  • 老師原創皮革月刊、知識文章
  • 即期品出清五折優惠資格
  • 皮友專屬商店(特殊工具材料)
  • 額外課程優惠、免運券、免費福袋

共 12 項福利,費用僅需 $159/月 起!

詳細資訊,請點選上圖,或 點我了解更多


「吳軒」的個人頭像
文章作者 / 本站站長

吳 軒

來自台灣,2012 開始接觸皮革,從此走上皮包與創作之路
早期接受皮包訂製,經營 Youtube 皮革頻道 & Facebook 粉絲專頁
近年重心轉往顧問教學、手作工具材料開發、皮藝專欄作家、線上課程
經營「皮友俱樂部」推廣皮革,希望將手作的美好分享給大家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標記為 * 的為必填字段

購物車
滾動到頂部
吳軒

吳軒

請透過下方連結與我們的客服聯絡喔!

吳軒
您好!
我是吳軒老師的小編,我能協助你什麼嗎?
聯絡我們 >>
chat 客服